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到一定公里数或者年限后,必须进行修理作业。目前,主流的修理制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把车辆维修划分为若干个修程,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性维修;比如机车的小修,中修,大修。另一种是根据车辆在运用中的技术状态,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
计划修
所谓计划修就是铁道车辆按车种和车型,分别有计划地进行的预防性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它是在掌握了铁道车辆损伤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各种零部件的损伤速度和寿命*限,以防重于治为基本原则,目的是确保行车安全,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维护保养以及修理,以防止和减少故障,延长铁路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很好地发挥铁道车辆的运输功能和使用性能。
计划修在进行具体实施时,一般可简单概括为“定期检查、按时保养、计划修理"等三个阶段。
定期检查、按时保养
铁路机车车辆的检查和保养必须按机车使用设计时规定的时间间隔严格地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
清扫检查,主要是对车辆外观及内部零部件进行清洁
调整紧固,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线路起伏及机车振动等各方面原因,容易导致机车车辆的连接螺栓等紧固件松动或错位。因此必须严格进行调整禁固
排除故障与润滑以及易耗件的更换,机车车辆运行时,回转部位必须定时加注润滑油及润滑脂,易耗部件则行按时更换。
这些工作一方面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技术措施,另一方面也为了消除列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查明主要零部件的技术状态,使维修工作能够比较主动,防患于未然。
计划修理
铁道车辆的修理是有计划进行的。其要点是通过对车辆零部件损伤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把车辆上不同损伤规律和损伤速度的零部件,科学的划分成若干组,并确定出不同零件的使用寿命,从而规定了不同修程的修理期限和修理范围。例如在机车大修时就有必换件和偶换件之分。这样,使车辆在运用中能得到有计划的修理,即零件尚未达到*限损伤之前就加以修复或更换,所以是预防性的有计划的修理。
实现计划预防检修制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通过大量的统计、测定和试验研究,确定出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
2.根据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同时考虑般零部件的修理,合理地划分修理类别等级和修程;
3. 制定出一整套相应的修理技术标准检修限度和修理技术要求;
4.具备按职能分工、合理布局的检修基地